第一宝宝首页
登录 | 注册
第一宝宝育儿网
    1-3岁宝宝营养  |  宝宝日常护理  |  1-3岁宝宝疾病  |  宝宝成长发育  |  宝宝早教  |  幼儿亲子游戏

1-3岁宝宝发烧吃退热药好吗?如何帮助宝宝退烧
2013-04-26 23:22:00   来源:宝宝1-3岁   点击:

  发烧是最常见的儿童疾病之一,宝宝从小到大都会有发烧的时候,1-3岁的宝宝在一年里,平均会发烧6~9次,宝宝一发烧,大多数父母都会非常着急,有些父母可能也知道先考虑物理降温,但是往往缺乏信心,又担心烧坏脑子,所以基本上都是立刻赶到医院吃退烧药或打针输液。宝宝发烧吃退烧药好吗?宝宝发烧该如何护理?

  1-3岁宝宝发烧吃退热药好吗?

  是否给孩子吃退烧药,需要权衡一番利弊。药物当然可以改善孩子的病情,让宝宝舒服点儿;但也很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。建议2个月以内的婴儿禁止使用任何退热药品。在一般情况下,药物退热治疗应该只用于高烧的孩子。服用的方法和剂量一定要按医生的要求去做。

  我们建议:在体温超过38.5摄氏度再给孩子吃退烧药。如果孩子以往有高热惊厥史,不妨在38摄氏度时就给孩子吃退烧药。

  尤其应该注意的是:常有很多家长给孩子混合使用不同种类的退烧药物,有些性急的父母,用了口服药半小时没退烧,又加栓剂,然而各种药物的持久性不同,混用可能使药效重叠。结果烧退得太猛太急,使得体温速降至36摄氏度以下。又产生新的问题。家长可以选定一种退烧药,熟悉它的使用剂量和间隔时间,使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。(如何预防宝宝感冒的方法有哪些?

  如何采用物理方法帮助宝宝退烧?

  发烧是一种症状,是体内一种正常的免疫反应,有帮助杀菌及提升抵抗力的作用。发烧时,机体内的各种免疫功能都被“激活”,新陈代谢增快、抗体合成增加和吞噬细胞活性增强等。这些免疫反应,可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、繁殖,有利于病情的恢复。因此,发烧是体内的一道“防护墙”,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。如果在确诊病因前就急于用药物强行降温,等于支持了病原体的致病作用,这样做反而会让孩子病得更重,病程更长。

  第一,少穿衣服,给孩子散热。传统的观念就是孩子一发热,就用衣服和被子把小孩裹得严严实实的,把汗“逼”出来,其实这是不对的。小孩在发热时,会出现发抖的症状,父母会以为孩子发冷,其实这是因为他们体温上升导致的痉挛。

  第二,帮宝宝物理降温,有以下常用方法:

  1.头部冷湿敷:用20℃~30℃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,折好置于前额,每3~5分钟更换一次。

  2.头部冰枕: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,排出袋内空气,压紧袋口,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。

  3.温水擦拭或温水浴: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、腋下、四肢或洗个温水澡,多擦洗皮肤,促进散热。

  4.酒精擦浴:适用于高热降温。准备20%~35%的酒精200~300毫升,擦浴四肢和背部。

  第三,补充充足的水分,不要随便吃药。高热时呼吸增快,出汗使机体丧失大量水分,所以父母在孩子 发热时应给他充足的水分,增加尿量,可促进体内毒素排出。(如何区分宝宝是普通感冒还是流感?

  第四,在医生指导下用药。

  给发热宝宝用药不可操之过急,如果服用一次后,热度不退,再次服药需间隔4~6小时。给宝宝服用的退热药用量不可太大。例如,常用药扑热息痛,患儿每公斤体重服用10~15毫克。

  如过宝宝服用扑热息痛一日量超过3克,即可发生急性中毒,甚至引起致死性肝损害。不宜在短时间内让宝宝服用多种退热药,降温幅度不宜太大、太快,否则宝宝会出现体温不升、虚脱等情况。

  退热药只是在宝宝发热时才有退热作用,宝宝不发热时,服用退热药并无预防发热的作用。在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后,如果宝宝出汗较多,要及时给他补充水分,以免发生虚脱。

  第一宝宝小编提醒家长,宝宝发烧时饮食上要注意,不宜吃高蛋白食品,包括蛋类。因为鸡蛋主要含有卵蛋白和卵球蛋白,是完全蛋白质,很容易被人体吸收。宝宝食用鸡蛋后会产生一定的额外热量,加剧发烧症状。

  鱼、虾、螃蟹等海鲜最好不吃,因为这些食物也会额外增加身体的热量。

  应该吃些清淡、易消化,并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食物,一般以流质或半流质食物为主,如米汤、稀饭、面条、藕粉等,并搭配些新鲜水果。

  宝宝退烧后,可以食用清鸡汤面、菜泥粥等半流质食物。等到病情稳定后可以多补充瘦肉、鱼、海鲜等高蛋白食物,有利于宝宝早日恢复。

  您也可以阅读“春天如何预防小儿常见传染病?”,了解更多的幼儿常见疾病知识,文章的内容只作为建议,请向医生咨询。

相关阅读
图文推荐
关于第一宝宝 | 切换手机版 | 联系我们 | 友情链接 | 版权声明 | 人才招聘 | 网站地图
Copyright 2011-2018  baobao001.com, All Rights Reserved  第一宝宝  版权所有,苏ICP备11051042号-1   
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信息来自互联网,如有冒犯,敬请告知!